走进工厂 赛过“硬广”
只要留心,每次走访企业都能引出一些新思考和新感悟。
日前,有幸受邀参加了A.O.smith环境电器全球超级产研基地落成启用典礼,再次走进了A.O.smith。
一、走进工厂 赛过“硬广”
在参观环节,看到了他们的车间、设备、试验室,看到了他们的员工、看板、文化墙,看到了物料、装配、检验,....。
遂想,有条件的家电企业何不多开展一些面向公众的“走进企业”活动呢(俗称“工业旅游”)? 至少尝试从动辄百万千万计的“硬广”费用中挪出一部分用于另一种形式的宣传推广--设置定期或不定期开放日,接待公共媒体和消费者参观--与“硬广”投放相比定有事半功倍之效。
设想,当他们看到宏大的厂区、整洁的车间、有序的生产;当他们看到忙而不乱的实验室、富有活力的员工、内容丰富的看板展板;当他们从专业且通俗的讲解中了解了远比“硬广”内容丰富得多的企业历史积淀和技术产品知识,他们会有什么感受?或许是对产品背后的品牌历程的感知,对品牌背后的企业文化的感受,对企业文化背后的自信、责任、实力和作为的感动,...。
企业如果能做到既能提供优质的产品,还愿意展示产品生产的环境和过程,对于演化到今天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来说,则更具消费鼓动性和选择诱惑力。
在当前的网络时代,若能感动少数参观者的内心,就能坚定更多消费者的选择。
这正是请公众“走进企业”的目的,也是“赛过硬广”的底气。
开展这样的“走进企业”活动,还能促使企业时时处处保持光鲜有序,长此以往,习惯成自然(既使是“装”也会“装”出习惯、“装”成自然),久而久之受益无穷。
其实,企业接待参观早已是平常事,甚至一些知名企业接待外部参观已成负担。然而,换一种角度看待参观,换一种方式处置接待负担,建立一种“走进企业”的宣传推广机制,变被动为主动,变负担为获益,不失为一种智慧的举措。
涉及重大商业和技术秘密的信息或场合当然要屏蔽。但对于某些的貌似机密,离开了原生企业的文化底蕴和经营理念,离开了原生企业的技术基础和经济实力,恐“窃”得也无用。
二、“无智能不产品”?
在整个活动的各个主题环节,几乎没有听到“智能”二字,至少所发布的一系列新品中,没有以“智能”作为主题词。这在当前产业环境下,是十分难得的做法。
我想, A.O.smith在“有钱就盖研发楼,有钱就招工程师”的发展理念下,不会忽视“智能”的产业价值和营销作用,也不会忽略在“智能化”方面的投入。然而纵观家电产品的智能化,从普遍性角度看或活跃在概念中,或存在于想当然的产品功能里,概念与产品功能脱节严重,产品功能与现实刚需对接不上。与其跟风式的热炒“智能”,不如踏踏实实做好产品本身,这或许是一个稳健型企业应该采取的态度和做法。
相比一些还没搞懂什么是智能和什么是消费需求就随波逐流地“无智能不产品”的态度和做法,更显露企业的自信,更体现企业的实在。
“享”健康生活,“饮”办公好水,就在A.O.史密斯商用净水